内:劳动力、原材料、融资等各项成本居高不下;
外:世界经济放缓,市场需求萎缩,欧元、美元持续疲软。
饰品行业内外交困不说,还有印度、越南等国家抢订单,景气程度大不如从前,部分企业已经提早出局。有业内人士放话:2012年其实是饰界末日,饰品企业倒闭潮或在下半年汹涌来袭。
频见饰品小厂退市转行 32岁的齐建平已经在饰品行业摸爬滚打超过15个年头了,最初帮大大小小的饰品企业设计开发新产品,2006年后出来单干,自己在义乌办了一家饰品厂。一直以来,饰品生意都很兴旺,就连国际商贸城的摊位,也是饰品区块的租金最高,齐建平的饰品厂本来也发展得顺风顺水,然而到了今年,他坐不住了。 “外贸的生意实在太差!以前基本上是一个月就要出一个柜,今年一个柜也没出过。”齐建平告诉记者,他在金福源有实体店面,同时也是阿里巴巴诚信通的老会员,可是线上线下加起来,今年总共也只接到过几个零碎的国内订单,一个和他合作多年的美国采购商,近段时间也因为生意很淡,放下手头的事情出去旅游了。而真正让齐建平觉得“鸭梨山大”的是,从去年下半年开始,身边就有不少同行好友抽身转行了。 “刚刚前两天我还碰到过一个同行,他说已经转行卖服装去了!之前还有个朋友,生意算是做得不错的,一年销售额达到千万元级别,竟然把厂一关在市中心经营起了桌球俱乐部,他说闻到了‘饰界末日’的味道。”同行的行动和忠告让齐建平感到焦虑和紧迫,这几天他天天往北苑、江东一带的电子商务园跑,盼望登上一艘能帮自己一把的“诺亚方舟”。 倒闭潮或在下半年到来 早在2008年,浙江省饰品行业协会会长周晓光就说过,2008年还不是行业的冬天,过几年才是!没想到事实真的如此。 “今年确实有很多饰品小厂、小作坊已经倒闭了。”中国饰品网总经理梅建孟告诉记者,饰品行业今年的开年生意就已经能用“惨淡”二字形容了,原本红红火火的饰品行业有了一份冬天的凛冽。而国内各级饰品行业协会反馈的信息,更让梅建孟确信,饰品企业即将出现倒闭潮。 一方面是愈演愈烈的欧债危机,导致欧美客商对饰品的采购需求大幅下滑。梅建孟透露,中国饰品网年初搜集到的信息显示,广东地区出口美国市场订单下滑接近1/3,出口欧洲市场订单下滑多达半数以上,义乌方面订单下滑得同样厉害,2012年饰品外贸出口受挫几成定局。另一方面,国内的人口红利正在消失,印度、越南等国家凭借更加低廉的劳动力成本,开始与义乌饰品企业展开夺单大战。而长期以来打价格战、抄袭款式、不注重环保等恶习,更是让义乌饰品企业的处境雪上加霜。 “行业‘洗牌’的惨烈程度有可能还将继续加剧。青岛饰品行业当前的处境,是产业转型升级进程中不可避免的一个阶段。”周晓光透露,政府部门的政策、市场发展的规律,都不支持一个产业老是处在一个低水平竞争中。当初预判行业进入“冬天”,正是基于这样的考量。 寻找饰品行业诺亚方舟 饰品有关专家还有一种强烈的预感:代工厂、制造商的日子会越来越不好过。 事实也的确如此。早些年的时候,市场对饰品的需求极度旺盛,企业只要能生产出产品就不愁卖不出去。也正因如此,加入“饰品大军”的生产企业越来越多。随着产能裂变式扩张,买方市场逐渐形成。于是,卖饰品不再只是卖款式,还要卖品位、卖文化、卖更高层次的消费体验。 “如果企业只是在生产制造环节下功夫,就无法赢得主动权、话语权,日子也会越来越难过。”周晓光说。 近年来,青岛饰品一直在进行战略定位的调整,让自己从传统的制造商、代工户逐渐转变为渠道商、品牌商,成为有国际影响力的综合性时尚集团。除了与施华洛世奇、国际水晶品牌蒂珀雷里等建立战略合作,与“H&M”等时尚品牌进行跨界合作外,新光饰品还在旗下培育出“新光”、“希宝”、“素SU”、EVE等7个不同定位的零售品牌。 青岛的转变之道同样适用于那些规模更小的饰品企业。齐建平现在除了积极搭建网络平台,将重心转移到国内市场外,他还打算重塑与国外采购商的合作关系,将自己的身份定位从供货的生产商向同级别的渠道商、贸易商转变。 产业转移不完全是坏事 2014年的饰品行业,除了延续2013年内外交困的格局外,还要面临产业转移带来的巨大挑战。到底是要做更好的产品,还是做更便宜的产品?不少青岛的饰品企业主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迷茫。 “产业转移不一定就是坏事。如果有条件,我们完全可以让基础的制造环节转移到其他更合适的地方去,以便更好地掌控产业链更上端的环节。”周晓光认为,全球范围内产业转移是不可避免的,希望青岛的饰品企业主能换个角度看问题,加强合作,注重商业模式的创新和环保理念的培育,想方设法开拓更广阔的国际市场。据了解,新光饰品现在就有不少加工环节已经外包出去,同时在海外市场也进行了生产资源的整合配置。 |